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中华武术智库专家张世宏简介
张世宏,1956年生于安徽合肥,中共党员,安徽省非遗张氏大洪拳代表性传承人,合肥市大洪拳研究会会长,武当大洪挙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大洪拳传承基地负责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氏大洪拳教育示范基地负责人,原安徽省武术协会常委,原合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民间武术家,决策中国专家智库客座教授,中国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物,中华名人库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中华名人库委员会副主席。
张氏大洪拳起源于宋,定型于清,是一种集内外家于一体的传统拳术。此拳强调调动内气,以气催力,以阴柔圆活的关西架为母架,以阳刚脆快的关东架和三晃膀大洪拳为拳术根基。有别于我国南方的红拳和北方的红拳,张氏大洪拳内容丰富,有拳术、器械、功法、擒拿、徒手对练和器械对练等。
张氏大洪拳代表性拳术有。关东架,关西架,三晃膀、活腰架、四路洪拳等。器械有单刀、双刀、关公大刀,月牙铲。棍有齐眉棍、梢子棍、三节棍、四节镗。软器械有单鞭、双鞭、双头绳标、有流星锤。虎头双钩,大枪,牛心双拐等。2013年张氏大洪拳被列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被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张氏大洪拳传承基地。已成为江淮武林中的一奇葩。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传统武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把几千年的中华武术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代代薪火相传,延续文化基因,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世人感知非遗的魅力,练拳,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强国安邦。为国献宝!
择一事,终一身。从小四岁跟随父亲练习传统武术大洪拳,学习基本功,挙术初级套路,逐步学习徒手对练,刀枪棍棒,器械对打,功法等。直到1976年5月下放(知青)到安徽省棉花原种场知青队,这是我人身中第一个转着,在远离家乡到淮河以北淮北地区很多方便都不适应,一个人生地不熟地方,慢慢适应,因为有多年习武的身体,重活累活抢着干,几个月下来当选为团支部副书记,书记。民兵连副连长代理连长。在农村一待就是五年,这五年对我来说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就是练习武术,在家时要学习和家务活要做只有晚上挤时间练练,文革期间还不能公开练,我父亲就参加拳教头培训班,不给教拳怕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在农村就不一样了除了干完自己的农活就没事了,我就利用早上晚上都可以练习,后来农友们知道我会武术都跟着练习,在周边生产队或地方都知道我会拳,也经常有人和我交流切搓,也成了当地小名人,每年春节放假我都要向父亲请教和学习新的东西。在农村五年坚持武术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1980年底回合肥(知青回城)在合肥火车站下属企业工作,1981年就入会合肥市武术协会,1982年积极配合参与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当时合肥仅有三家,张氏大洪拳是最具有完整体系挙种,配合父亲参与录像和演练。
1983年代表合肥市参加全国在西安首届武术观摩赛安徽省选拔赛。
在工作单位因为有武术功底身体好,1984年起担任公司副经理兼保卫股服长,直到担任总经理工作。
因单位工作繁忙只能业余时间练习武术和帮父带徒。2001年家父85岁去逝,这使武术传承教徒一度停止,直到2003.2004年收了四名武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徒弟,这使武术传承活起来,他们现在也是大学的教授和领导了,通过他们材料整理,学习张氏大洪拳,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传承和弘扬张氏大洪拳,与众多师兄弟们对外交流。2004年10月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2006年参加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武术比赛获得众多的奖杯.奖牌和奖状。2021年在上海大世界代表安徽省参加长三角非遗文化节,受到了观众的热列掌声和领导们的好评。
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非遗文化遗产一切重要指示,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非物资文化遗产。继续做好对张氏大洪拳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按照国家总体规划2021一2025年对非遗传承人培训和国家体总要求做武术六进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
2025年1月,张世宏受邀做客央视《大国品牌故事》演播厅,
讲好大国品牌故事,传播中国品牌声音。讲习武人身,被《大国品牌故事》栏目组评为:十佳题材 合肥市大洪拳研究会 张世宏。
传承和弘扬武术民族文化,
今后规划继续积极参加国内外武术比赛交流活动,提高张氏大洪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坚守传承不离古,创新不离根,传承传统武术 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非遗, 传承非遗,弘扬民族文化,让张氏大洪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