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论坛聚焦水文明传承与科技革新 共筑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蓝图
(本网讯) 3月22日下午,第三十三届届世界水日纪念活动暨全球水科技前沿论坛在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之家圆满闭幕。本次大会以“水与人类文明共生”为核心主题,汇聚了全球水资源领域的顶级智慧,共同探索水资源保护新路径,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群贤毕至,出席嘉宾阵容强大,包括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和谐基金会共同主席龚巧玉,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双碳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家龙,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康集美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李青山,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财政部财经研究会未来科技驱动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委刘泽珙,数字中国院士港管委会主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石恒臣,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恩来善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作礼,以及世界大健康联盟副主席、全球水联盟水文化委员会主任张民,此外,还有中华环保联合会总会及各分会领导、秘书长,水处理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
技术突破:从新疆绿洲到实验室的治水创新
论坛披露了多项前沿成果:长联石油龚家龙董事长展示通过“水沙共治”技术,实现农业灌溉水效提升40%、工业废水100%循环利用的沙漠绿洲样本。李青山院士团队对广西巴马水源的分析发现,特定矿物质组合与微量元素比例构成“生命动力元素”,为制定科学饮水标准提供数据支撑。刘泽珙院士则批评了部分商家虚假宣传“小分子团水”现象,强调需依托国家检测机构建立统一评审体系。洪作礼基于临床数据指出,每日2500ml饮水量可降低23%的慢性病风险,其团队研发的心脏手术用冰盐水配方已获国际专利。这一医学视角与传统文化中“药食同源”理念呼应,引发了跨领域讨论。
产业革新:四家企业展示水科技市场价值
多家企业展示了环节具象化技术落地成果。紫硒源山泉以富硒低钠特性切入健康饮品赛道,其pH值8.2的天然弱碱性水源获专家认可。广安仙女山泉水凭借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成分,成功打开东南亚高端水市场。湖北腾达稀世宝通过“硒之泉”开发,实现每升矿泉水含硒量达0.01mg的精准调控。光彩山河水以“公益助农”模式,将水源地保护与经济赋能结合,年助农增收超百万元。
全球联动:水五环计划架起国际协作桥梁
全球水联盟创始人龚巧玉院士宣布,“水五环计划”已完成中国1793种水源首轮筛查,首批56个品牌将参与国际评选。该计划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合作,推动建立全球水权交易市场,同步筹建的“世界和平塔”项目,更被视作水文明对话的永久性地标。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科技与文化的对话,更构建了“政策-学术-产业-公众”四方联动的治水新生态。正如龚巧玉院士在闭幕词中所言:“水,既是生命的摇篮,亦是文明的见证。当科技为其赋予新的语言,人类正开启与水共生的崭新篇章。”随着全球水联盟网络扩展至30余国,全球水资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正迈向新的高度,为共同开拓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增添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