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logo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化

文化

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暨“同源共流 敬祖思源”祭祀共工大典在京隆重举行

admin2025-03-28 14:22:49文化19来源:精忠报国杂志社

  (本网讯)2025年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中华龚氏宗亲联合会携手全球水联盟、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之家等,在位于北京的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之家隆重举办"同源共流·敬祖思源"主题祭祀大典。来自海内外的300余位龚氏宗亲代表、专家学者及国际友人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中华民族水神共工,弘扬传承五千年水文化基因。

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暨“同源共流 敬祖思源”祭祀共工大典在京隆重举行

  大典在庄严的《共工颂》乐声中拉开帷幕。中华龚氏宗亲联合会会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双碳专委会理事长龚家龙在致辞中指出,共工"平水土、定九州"的壮举,不仅铸就了华夏文明的根基,更与当代"两山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他强调:"从密云水库遗址到共工星耀苍穹,从甲骨文治水密码到全球水联盟五洲联动,我们正以新时代的担当续写共工精神的华章。"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及中国院名誉院长、全球水联盟主席团主席龚巧玉院士现场宣布,全球水联盟已完成五大洲四大洋1739种水样采集,37种优质水源将通过"水五环"标准体系推向全球。"我们承诺让安全饮用水成为普惠福祉,这是对共工水神最好的告慰。"

  多位学者从历史角度阐述了共工文化的深远影响。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刘泽珙通过考古发现揭示,湖南澧县7800年前的碳化粟米种子及水利设施遗迹,印证了母系氏族时期的水利智慧;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健康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青山则结合《尚书》记载,提出“共工治水精神与当代水生态文明一脉相承”。

  科技赋能成为本次活动亮点:北京国际中医医院宣布在大兴中轴线建设三甲级国际康养综合体;"雪山飞虹"文化平台启动龚氏家训全球数字化工程;婚恋服务联盟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全国12个城市打造"线上+线下"公益相亲网络。中国科学院团队更带来突破性成果——3D打印环保水瓶研发成功,未来将逐步替代传统塑料包装。

  在园林小广场,公祭仪式严格遵循古礼流程:龚氏宗亲代表向共工神像敬献三牲五谷,中华龚氏宗亲联合会秘书长龚建飞诵读千年祭文,全文以"共工作为中华民族的'水德之宗',其精神内核已融入党的初心使命"为核心,追溯共工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传承脉络。

  大典重要环节"水润万物·星耀苍穹"圣水传递仪式震撼上演。取自密云圣水山圣水寺圣水泉的华夏圣水,经非遗传承大师张广文以景泰蓝工艺精制的"锦鲤龙"圣器承载,与亚非欧美大洋洲代表带来的五大洲水样共同注入龙庭。这一仪式象征全球水系交融共生,呼应着联合国"生命之水"十年行动倡议。东方军乐艺术团演绎的《圣水谣》舞蹈,以行云流水的肢体语言再现了共工"导洪为润"的智慧。

  在献酒礼环节,龚家龙会长、龚巧玉院士率族贤行"初献敬天、亚献敬地、终献敬祖"三献礼,全体宗亲行三鞠躬礼。随后,300余名宗亲以10人一组依次上香,现场呈现"百香缭绕映苍穹"的庄严景象。

  上午11时,东方军乐艺术团奏响《红旗颂》《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经典曲目,将大典推向高潮。特别编排的《五星红旗》交响乐演出,以磅礴气势展现了共工后人的新时代爱国情怀。

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暨“同源共流 敬祖思源”祭祀共工大典在京隆重举行

  当56块潮水石在龙庭前依次排列,象征56个民族同心共筑;当《和平之水》的旋律与东方军乐团的号角声交织回荡,中华民族正以文化自信之姿,书写着与世界共生共荣的新篇章。正如联合国官员在贺信中所言:"共工精神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全人类应对生态挑战的智慧源泉。"本次大典通过圣水传递、红色演艺、科技发布等创新形式,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国际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深厚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