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logo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财经

财经

陈献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湘企出海”方法论研究——基于湖南企业出海典型案例及其实践模式分析

admin2025-02-23 18:33:51财经9来源:精忠报国杂志社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张洁副社长推荐)当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正从借势全球化的被动融入转向生而全球化的主动引领。站在全球化迭代的特殊历史节点,总结分析“湘企出海”典型案例及其实践模式,研究探讨“湘企出海”方法论,对于湖南叫响“生而全球、湘链世界”品牌,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湘企出海”典型案例及其实践模式

  近年来,在湖南企业全球化实践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中车株机和爱尔眼科等湖南领军企业,坚持“离岸创新+在地产业化”双轮驱动,推动“研发全球化-生产区域化-运营本土化”的三阶演进,探索构建“离岸创新网络”与“在地价值创造”的协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湘企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三一集团建构离岸创新的全球网络。三一集团在全球构建了“1中心 + 5基地 + N触角”的研发网络,在德国、美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的高端人才、先进科研设施和前沿科研信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例如,在材料科学、智能控制等领域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获取最新技术成果,实现离岸创新。三一集团在印度、印尼、南非、美国、德国等地建立15家海外研发制造工厂。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将离岸创新成果转化为适应当地的产品和服务。在发展中国家,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生产高性价比的工程机械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推出智能化、高性能的高端产品,实现了研发成果的在地产业化,融入当地产业生态。

  (二)中联重科并购驱动的创新整合与价值链跃升。中联重科通过收购意大利CIFA、德国M-TEC等国际知名企业,快速获取其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和创新理念。对这些海外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与自身研发体系融合,开展全球协同研发,在混凝土机械、干混砂浆设备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突破,完成离岸创新的关键环节。中联重科在全球布局制造基地和销售网络,覆盖欧美、中东、东南亚等重点市场。在意大利、德国等地利用当地先进制造工艺和产业配套,生产高端产品供应欧洲市场;在印度、巴西等地,结合当地劳动力和市场特点,进行本土化生产和销售,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当地产业发展动力,实现在地产业化。

  (三)中车株机标准引领的海外创新与产业扎根。中车株机在欧洲、北美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轨道交通技术的前沿研究,如新型储能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中的应用、智能运维系统研发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获取全球最新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信息,实现离岸创新。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等国家建立制造基地和维保中心。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轨道标准和运营需求,对产品进行本地化设计和生产。例如,为马来西亚提供适应热带气候的城轨车辆,为南非定制满足当地重载运输需求的电力机车,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当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成果,实现在地产业化。

  (四)爱尔眼科医疗服务的全球创新与文化嵌入。爱尔眼科在美国、欧洲等地设立科研中心和临床培训基地,与国际眼科领域的专家、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眼科新技术、新疗法的研究。引进国际先进的眼科医疗设备和管理经验,结合全球临床数据进行技术创新,如在屈光手术、白内障治疗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实现离岸创新。爱尔眼科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开设多家眼科医院。根据当地的医疗政策、文化习俗和患者需求,制定本地化的医疗服务方案。深入了解东南亚地区宗教文化和居民就医习惯,推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术前辅导和术后护理服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当地医疗人才,建立符合当地标准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创新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转化为当地的医疗产业发展动力,实现在地产业化。

  二、驱动湘企全球化的五大思维范式

  从全球化的视角,深入剖析“湘企出海”典型案例及其实践模式,研究发现其所蕴含的系统思维、生态思维、场景思维、投行思维和创新思维,打破认知边界,已成为驱动湘企全球化的五大思维范式。

  (一)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全球化协同网络。 湖南出海企业将海外业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离岸创新的研发环节,到在地产业化的生产、销售、服务环节,进行全面规划和协同运作。以三一集团为例,其全球研发中心与海外工厂紧密配合,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投入当地市场,同时市场反馈又反向推动研发改进,形成一个闭环的协同发展系统。

  (二)坚持生态思维,构建产业生态与合作共赢机制。湖南出海企业注重与当地供应商、合作伙伴、科研机构等构建产业生态。中车株机在海外设立制造基地时,与当地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共同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三)坚持场景思维,实行精准定位与个性化服务。湖南出海企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场景创新和产业化。爱尔眼科在不同国家根据当地眼科疾病谱、医疗消费水平和患者就医习惯,提供个性化的眼科医疗服务。在欧美国家,开展高端眼科诊疗服务;在发展中国家,侧重普及基础眼科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市场需求。

  (四)坚持投行思维,推动资本运作与价值创造。中联重科通过并购获取海外创新资源,运用投行思维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资本运作,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还创造了更大的企业价值和产业价值。

  (五)坚持创新思维,构建持续迭代能力。湖南出海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中车株机在技术上不断研发新型轨道交通产品;在管理上,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优化运营流程;在商业模式上,探索建设-运营-移交(BOT)等新模式,实现持续创新和突破发展。

  三、构建具有湖湘特色的“湘企出海”方法论

  思维是视角,决定“看什么”;范式是路径‌,决定“怎么做”。湖南出海企业践行的“离岸创新 + 在地产业化”模式,蕴含着丰富的前沿思维,与思维范式、叙事范式和发展范式紧密关联,从而构建“认知-叙事-实践”三位一体的“湘企出海”方法论,形成独具湖湘特色的全球化发展路径。

  (一)思维范式奠定“湘企出海”方法论基础。上述五大思维范式构成“钻石型结构”:系统思维为基座,生态思维与场景思维形成双翼,投行思维与创新思维提供驱动力。五大思维范式共同为构建“湘企出海”方法论提供了认知框架和理论基础,为湖南出海企业提供了思考和解决海外发展问题的方式。

  (二)叙事范式传播“湘企出海”企业价值与方法论。叙事就是讲好故事。叙事范式通过故事化的表达,使思维范式更易于理解和传播。通过品牌塑造、故事讲述等方式,叙事范式传播湖南企业价值和出海模式的成功经验。湖南企业构建“技术叙事+责任叙事”双重话语体系,海外形象认知度大幅提升。如三一集团在肯尼亚的“清洁水计划”故事,品牌亲和力指数大幅超过国外同业。同时,湖南出海企业将“湘企出海”模式的实践过程和成功案例进行传播,为其他湖南企业提供借鉴,促进“湘企出海”方法论的推广。

  (三)发展范式形成“湘企出海”方法论核心。基于思维范式和叙事范式,发展范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湘企出海”发展目标。湖南企业以全球化视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在地产业化挖掘本土价值,在“一带一路”沿线探索建立境外合作园区,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服务机构”共生体,在园区内引导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企业业务增长、品牌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增强,进而示范引导更多湖南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思维范式指引方向,通过叙事范式讲好故事,通过发展范式最终推动发展。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具有湖湘特色的“湘企出海”方法论。当前,湖南省正在推动实施“湘企出海”行动,建议充分借鉴“湘企出海”成功案例,创造性运用“湘企出海”方法论,坚持全球视野与在地智慧有机结合,构建“全球研发-区域生产-本地服务”的价值链控制能力,培育“硬实力输出-软价值嵌入”的复合型竞争优势,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的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湖南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湖南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献春系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