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君子心 交久道益彰——胡华丁与黄学规互为《品读》的启示
始知君子心 交久道益彰
——胡华丁与黄学规互为《品读》的启示
作者:沈文华
本网讯(作者: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专家智库委员会名誉主席沈文华)昨日,收到浙江大学胡华丁教授和浙江财经大学黄学规教授的文集《品读胡华丁》、《品读黄学规》。两位教授都已耄耋之年,他们在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里,相互鼓励,互为品读,相携而行,传为佳话。
这两本姊妹文集,珠联璧合,记录过去大半个世纪,他们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学术业绩,人生趣阅和感悟。倾谈率真,感情诚挚,正如文集书封座右铭所启示:“盘点人生——感恩,风雨,成就。”
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曾写过一首诗,说“一个人是一本书”,可以把一个人当作书来读;又说“一本书是一个人”。在每本书后面隐着一位作者,即使你从未谋面,但你不论何时何地打开一本书,都可以听到那作者或浅吟低唱,或侃侃而谈,或如泣如泪,或疾言厉色,或促膝谈心。“我的朋友/你终于开口/款款地把幽思陈说/灯火也眨着眼睛/一边听一边思索/且让我暖了搁冷的酒/凭窗斟给你喝/夜雨不停话不断/孤独,不是生活。”(邵燕祥)
“人知结交易,交友诚独难。”(三国·阮籍)两位教授,相识相知,由同事同仁到知音,他们的精神生活堪称丰富,深邃,共同酷爱阅读、思考,文史哲造诣深厚。著述甚丰,诗书画成绩骄人,荣誉甚多。
胡华丁,籍贯浙江兰溪。曾主编《浙江统战理论文选》和合编《中国革命史教程》等著作20部,出版《华丁文集(三卷)》、《京剧名伶宋宝罗》、《黄逸宾山水画研究》、《解读方集理》、《解读沈文华》等专著23部。发表科研论文和时事杂文400多篇。画事师学黄宾虹先生,师从黄逸宾先生,画风浑厚华滋,得黄派山水神髓。《柳溪泛舟图》山水画,在首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大展中获金奖。1996年,曾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韩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等33家单位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家”称号。其山水国画作品远传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和港澳及台湾等地,列名于《世界名人录》等198种词典。
黄学规,籍贯浙江温州。著有《挫折与人生》、《人格与人生》、《审美与人生》人生心理修养三部曲和《雨燕斋吟稿(三卷)》。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术委员会终生名誉主席、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艺术院院士。曾荣获“中华诗词特殊贡献奖”、“李白杯成就一代大家”、“杜甫杯诗圣奖金奖”、“爱国杰出诗人”、“铸魂金杯奖”、“中国翰墨传承人物”、“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等荣誉称号,被诗界誉名为“民族诗人”。他的诗词书法获香港回归20周年诗书画创作大赛金奖,《七绝·塞罕坝》、《七绝·驼铃》等诗词书法曾在“一带一路”和法国、纽约国际邀请展参展并收藏。
毋庸置疑,他们不仅是著名的教授,而且都是用两支笔(作家诗人与书画家)相融相通去描绘世界的大家。
人生常恨知音稀。知音,这是不分远近,不计功利,无惧曲折,胸襟坦荡,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的遇合。两位教授虽为同辈知已,但在书中记述的多则是师长,或谊在学兄好友之间,亲人之间。更重要的是,凡读此书而识其人,以至心会,惟知音者倾听。
“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唐·孟郊)文集在《后记》中写道,他们之间的友谊,从纵向看,经历55年,可谓世纪之交。一是风雨同舟合作,在杭州大学曾为同事,风华正茂,艰辛创事业。二是勤奋教书育人,在各自学术领域甚至退休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及创作书画甚丰,颇有建树。三是友谊历久弥新,一路坦诚品读,成为学界美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唐·李白)两本文集,相得益彰,收录了各自文章,诗词,评论,信函,篆刻,书法,国画,图片,媒体新闻报道,书讯,友人题词和点评以及他们在爱妻告别会上的悼词等等,在每本二十多万字的容量里,涵盖了他们人生的沧桑冷暖,毕生的拼搏与璀璨。
“品读”,还开辟了作为比较文学学科一部分的跨学科研究的路向,笔者特别感到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绘画,文学与书法,文学与媒体,文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领域。正如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乐黛云所言,就拿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来说,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引出来的耗散结构和熵的观念,就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的领域之中。
“忘年尔我重交情,论事相同见老成。”(明·谢榛)笔者与两位教授均是忘年之交,笔墨往来十余载。每当他们出版新著,都第一时间寄赠我阅读和分享喜悦,我也欣笔为之写下读后感十余篇并予公开发表。
“品读”分别收入拙著《走进华丁内心——“华丁文集(三卷)”读后》,《思想执著的力量——“华丁诗词评论集”读后》,《宾翁门下,笔墨情深——评述胡华丁与黄逸宾、王伯敏艺坛佳事》,《追求卓越——“胡华丁艺术稿丛”读后感》,《浑厚华滋——胡华丁山水画赏析》,《怀着自信从容而吟——读黄学规“雨燕斋吟稿第一卷”》,《甘守清心自在情——读黄学规“雨燕斋吟稿第二卷”》,《笔墨当随时代——读黄学规“雨燕斋吟稿第三卷”》,《飘风忽举,鸷鸟乍飞——读黄学规书法》,《书即心画,墨有绿色——赏析黄学规的诗与书法》等等。笔墨相得,直抒胸臆。
“书者,舒也,舒布其言……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南朝梁·刘勰)两位教授,十余年间陆续给笔者写寄书信几十封之多,亲切细腻的字里行间绽放父辈的睿智,闪烁理性的思绪。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清·方以智)两本文集,均在书封折页上记载了他们已去世爱人的留影,以慰藉孤寂。《窗思》“漫漫天际觅音容/为尔归家备浆琼/星月同照两棲地/天上人间心域通。”(胡华丁)《知音》“人海茫茫何处觅/千帆过尽遇知音/三生有幸同甘苦/携手白头一世珍。”(黄学规)两位作者深情地缅怀与妻子相濡以沬,心心相印的难忘岁月。
书中收录了爱情诗词,漫漫人生,厚厚恩情,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里。此刻,耳畔萦绕邵燕祥的诗,便是他们的心声,“在满天的繁星中间/我寻找着你/我凝视着你/你知道吗?/歌声流过像日光和月光/流过我的心/你的明眸/它曾触亮我忧愁中的欢乐/让它融化你欢乐中的忧愁/恩情还没报答/爱也还没爱够/在大地,就一起自由地奔走/在天空,就一起歌唱着飞翔。”
在我读过的评述文集中,使我能像这样掩卷仍然沉浸其中,长久不能去怀的,便是此独特的双《品读》。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没有感情就没有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离不开感情的真挚性,这是文集的启示所在。
古人言,“知音其难哉。”两位教授相交甚笃,袖底清风,胸中明月,人间真情,如此澄澈的知音,这也是文集展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