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一生知己》:罗蔼轩笔下的知己情与诗之美
《一生知己》
诗人:罗蔼轩
弹一首琴曲
寻一生知己
松竹半葱茏,兰菊半零落
多少握手,来了走了近了远了
多少举杯,深了浅了浓了淡了
风来风聚风又散
年华易逝,知己难求
沏一壶清茶
等一生知己
半杯敬往昔,半杯敬远方
多少春秋,晴了雨了冷了暖了
多少路途,亮了暗了苦了甜了
相知相惜相依靠
青山不改,绿水流长
一生知己,一世知心
以我一生温情,许你一世不悲凉
以我一生坚忍,许你一世不颓唐
让真情,穿过风霜,流淌心川
在每一个平凡的时光
并肩,向阳
一生知己,一世知心
以我一生征途,许你一世不离乱
以我一生守候,许你一世不凄伤
让真情,穿过风霜,流淌心川
在每一个不凡的时光
并肩,向阳
图:罗蔼轩,作家、学者、编剧、导演、制片人。华夏智库CBO首席品牌官、形象代言人,世界通讯社名誉总编辑,精忠报国杂志社名誉社长、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名誉总编辑, 中华健康传播院名誉院长。
诗人罗蔼轩《一生知己》以古琴为引,以清茶为媒,将知己之情的珍贵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她让读者感受到了对知己之情的深切渴望与珍视,领略到了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与独特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知音故事的现代诠释,更是对人生旅途中那份难得的理解与共鸣的深情呼唤。她让人们明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而难得的事情。人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知己,用心去感受那份深厚的情谊,让她在生命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一生知己》思想内涵
古琴传情,知音难觅:诗歌开篇即以“弹一首琴曲,寻一生知己”点明主题,古琴作为古代文人雅士抒情达意的工具,在此成为了寻找知己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故事的追思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在现代社会中,知音难觅的深切感慨。
松竹兰菊,四君共赏:“松竹半葱茏,兰菊半零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迁,更寓含了人生的无常与知己的难得。松竹兰菊作为“四君子”,各自代表着坚韧、高洁、正直与淡泊的品格,它们与知己之间的情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岁月流转,情谊永存:“多少握手,来了走了近了远了;多少举杯,深了浅了浓了淡了”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聚散离合。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强调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知己之间的情谊始终如一,永不褪色。
清茶相待,心意相通:“沏一壶清茶,等一生知己”将清茶与知己之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清茶虽淡,却能品出人生百味;知己虽少,却能心灵相通。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知己之情的珍视与期待。
一生承诺,一世守护:“以我一生温情,许你一世不悲凉;以我一生坚忍,许你一世不颓唐”是诗人对知己的深情誓言。这种承诺不仅是对知己的关怀与爱护,更是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知己免受悲凉与颓唐的侵扰,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并肩向阳,共赴人生:“并肩,向阳”是诗歌的结尾,也是诗人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概括。与知己并肩前行,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困难,是一种最美好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对知己之情的坚定信念。
此外,诗中还隐含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以及松竹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使得整首诗在表达知己之情的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
《一生知己》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诗歌中运用了古琴、松竹兰菊、清茶等多个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具体。读者仿佛能够随着诗人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世界,感受那份深深的知己之情。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歌的结构紧凑而有序,从寻找知己的开篇到相知相惜的深情厚谊,再到一世知心的承诺与坚守,最后以并肩向阳的人生追求作结,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有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语言凝练,情感真挚:诗人的语言凝练而富有感染力,每一句都饱含深情。无论是“弹一首琴曲,寻一生知己”的急切呼唤,还是“沏一壶清茶,等一生知己”的静静等待,都透露出诗人对知己之情的真挚渴望。同时,诗人还通过誓言和承诺等语言表达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融合传统,创新表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四君子”与“岁寒三友”等,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这种融合与创新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对比与呼应,增强表现力:诗歌中运用了多处对比与呼应的手法,如“松竹半葱茏”与“兰菊半零落”的对比,“来了走了近了远了”与“深了浅了浓了淡了”的呼应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诗歌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通过巧妙的押韵和节奏感的安排,使得诗歌在朗读时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音乐美感,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语言的韵律之美。(史传统: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资深媒体人、新闻副教授、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