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logo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公益

公益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李来俊

admin2022-12-01 13:47:03公益266来源:精忠报国杂志社

中国经贸杂志社讯(国家际期刊·中国经贸杂志社副主编郝江华推荐)

1.jpg

他、曾经形似当红影星“发哥”以一首自编自唱的“津美之歌”红遍安阳大街小巷。

他、曾经在北大街联合上百家商户制订文明公约创建文明经商示范街。

他、曾经首创安阳市卖自行车为顾客免费装车筐、配车锁、打钢印、保险等各项服务。

他、曾经每逢中秋节,邀请的不是党政领导各界名人,而是孤寡老人、军属烈属欢聚一堂。

他、曾经坚持二十年,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并获得“河南省希望工程建设奖”荣誉。

他、曾经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又被推荐为三界市政协常委,并多次评为区优秀人大代表。

他、曾经卧病在床,依然向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价值40万物资,彰显家国情怀。

他,就是上一辈大家熟知的一个出身于安阳朴实农家子——李来俊。

2.jpg

出生于1956年的李来俊是白壁镇东北务村人,年长他四十岁的父亲李重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交通站负责人之一,在他记忆中,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姊妹四个全靠母亲一人劳动养活,李来俊身为老大,自小便替父母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于是经常扛着背篓到马路上拾粪割草,然后以两三分钱的价格卖给生产队或者过往驴车,这样可以给身卧病在床的父亲买药治病,他平常还要帮助母亲照顾两个弟弟,十一岁,李来俊在上学时便背着三岁的弟弟直到读完初中,在当地曾被传为佳话。

初中毕业后,十几岁的李来俊就跟着附近村里的熟人来城里打工,先后从事泥瓦工、油漆工、木匠等各类工地重活,打工时买不起碗,就将工地上的小油漆桶洗干净盛饭带到工地上使用。

3.jpg

1980年左右,李来俊在霍家村做木工活时临时寄宿在主家(雇主)家里,一天晚上后半夜时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李来俊惊醒,原来是附近一户居民家里二十岁左右的儿子因感情问题,一时想不开便喝了农药,而此时男主人又不在家,身单力薄的母亲又背不动儿子,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正在此处做木工活的青壮小伙李来俊,李来俊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背起来就送往地区医院抢救,虽然从霍家村到地区医院只有短短近千米距离,但背着和自己同样的小伙子一口气送到医院,此时李来俊感觉到身上背着犹如一座小山,时间就是生命,此时他不敢放下来休息一分钟,因为他知道此时他身上背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事后李来俊都想不到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力量,最后这位喝药者由于送医及时被抢救过来保住了生命。2019年6月,当年这位想不开的小伙子如今已是退休之人,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李来俊手中,以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4.jpg

92年7月,经过几年拼打的李来俊有了自己的一点资金,此时他又看到了商机,于是便在北大街丛花楼开了津美车行,从此李来俊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车行开业后,从小吃苦耐劳、为人厚道的李来俊为前来购买自行车的客户免费提供保险、免费维修换配件,于是每天前来购买自行车的市民排队等候,由于排队市民多,有的顾客还托关系找熟人批条子前来购买。此时善于抓机遇的李来俊又凭借着自己形似当红影星‘发哥”,以一首自编自唱的“津美之歌”红遍安阳大街小巷,有效助推了津美车行的快速发展,开业短短几年,李来俊的事业突飞猛进,并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此时的李来俊事业取得了成功,但他心中依旧埋藏着浓浓的“上学”情结,当年,仅仅因为5角钱的书费,家人沿街挨门乞借……,为此,李来俊深深体会到穷人的孩子上学多么艰难,辍学的滋味何等苦痛!

早在1986年,伴随着“科教兴国”的脚步,时年30岁的李来俊就把他第一笔捐款2000元送给了村小学,那是他当民工出力流汗挣来的工钱。从那以后,捐资助学与他的生命和事业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李来俊不仅一次又一次地向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孩子送钱送物,捐笔捐本,捐赠自己车行的新自行车,为了让有限的财力使更多的孩子受益,还收购顾客的旧车,整修好后进行捐赠,多达千辆。1996年,他还举办了津美车行捐车助教奖状元活动,对那些在高考、中考和初考中取得前三名优异成绩的学生,各奖最好最时髦的自行车一辆,此项活动连续举办了三年。同年,李来俊走进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提出了同时资助穷孩子上学的申请,又先后资助了张风娟、郝学文、赵文庆等十九名贫困学生直到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每到逢年过节,被李来俊资助的个别大学生还发一个祝福以示感谢。

7.jpg

2004年,李来俊又看好了餐饮行业,随后他在德隆街开了一个4000左右平米的以民间红白事开席为主的大津美宴宾广场,由于物美价廉加上大津美的知名度,每天酒店宾客盈门,每逢中秋节,他还邀请孤寡老人、军属烈属到酒店欢聚一堂,2008奥运火炬传递途经安阳,李来俊和他的“大津美”不讲成本,承担其护送奥运圣火前来安阳的2300余名官兵的一日三餐。

2015年,年近六旬的李来俊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商海,从此在家里安享晚年,每天练习书法、锻炼身体、陪伴老板和两个孙子享受天伦之乐。